56.附錄4:積善之家有餘慶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人的善行或惡行不僅僅對自己的人生命運有極大影響,而且會影響後代子孫。如果一個人自己邪淫做惡,那麼子孫後代往往會遭殃。如果一個人自己戒邪淫并力行善事,那麼子孫後代會平安、有福,而且人才輩出。

子孫後代的學問事業,會受到父母輩及祖輩積德修福的影響。若祖上是刻薄成家,子孫後代的學問事業即使是僥倖有成,終究也不會發達長遠的。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孫發達,然而結果卻是多數適得其反。原因是不明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道理。

【案例】竇燕山與五子登科

凡讀過《三字經》的人都知道書中這四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雖然寥寥四語,卻道出了竇燕山積陰德改命運的事迹,證明善有善報確實不虛。

竇燕山,本名竇禹鈞,五代時期幽州人,因為幽州屬燕,故名燕山。他從小喪父,母親將他撫養成人,到了三十多歲還沒有子嗣。正當他愁眉不展之時,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已故的祖父對他說:「你今生的命運不好,不僅沒有兒子,而且壽命也很短促。希望你多做救人濟世的善事,或許可以改變你的命運。」 他一覺醒來,把夢中祖父的話一一銘記於心,從此立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有一年正月初一晚,禹鈞游延慶寺禮佛,拾到遺銀200兩、金30兩,等候多時不見失主。次日,拿着遺失的金銀又去延慶寺歸還失主。竇家有一僕人,盜用了禹鈞兩萬銀錢,因擔心事發,寫了一張債券將12歲的女兒賣給竇宅以償負錢,從此遠逃他鄉。禹鈞見小女甚憐,收為養女,成年後為其擇配良婿。

竇燕山為了救苦濟人,自己生活很儉樸絲毫不浪費,每年衡量一歲的收入,除了供給家庭的必要生活費用外,都作救苦濟急之用。鄉里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出錢買棺葬殮;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出資助其婚嫁。對於貧困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由他幫助而得以維持生活的各地窮人,不可勝數。他先後資助棺槨埋葬者27戶,資助陪嫁者28戶,資助做買賣維持生活者數十家,經濟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數計。他建立書院40間,聚書數千卷,禮聘品學兼優的老師教育青年。對於無錢而有志求學的貧苦子弟,不管認不認識,只要來書院學習,他都代繳學費和生活費。竇燕山建的書院先後造就了很多品學兼優的人才。

竇燕山行善積德多年而不懈怠。有一天晚上,竇燕山又夢見祖父對他說:「你多年以來做了不少善事,因為你陰德很大,所以延壽36年,上天賜給你貴子,將來都很顯達,能夠光宗耀祖。」

從此以後,竇燕山更加努力修身積德,後來果然生了五個兒子,都考中進士,被稱為「五子登科」。長子竇儀,授翰林學士,任禮部尚書;次子竇儼,授翰林學士,任禮部侍郎;三子竇侃,任左補闕;四子竇偁,任左諫議大夫,官至參知政事;五子竇僖,任起居郎。從此以後,「五子登科」成為天下父母對兒女成才的殷殷期望。 

    後來,竇燕山官至諫議大夫,享壽82歲。臨終前預知時至,他沐浴更衣,向親友告別,談笑而逝。

竇燕山通過努力行善,不僅改變自己無子短壽的命運為「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而且使後代子孫昌盛顯達。由此可見,「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善惡禍福在一念之間,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宋朝的范仲淹曾將竇燕山的事迹記錄下來,訓示子孫。范仲淹為了使竇公的事迹流傳天下,令好善好德之人都能看到,特意詳細記錄並囑咐子孫廣為傳播,其拳拳愛人之心,躍然可見。范仲淹自己也身體力行,倡辦義學,購置義田,因而後代非常昌盛發達,以下是范仲淹積德的故事。

【案例】范仲淹後代長盛八百年

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他還是窮秀才的時候就存有救世濟人之心。後來他做了宰相,便把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了三百多貧寒人的生活。他一生為官廉政愛民,凡有益於社稷百姓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范仲淹志在利益天下大眾,不願自己一家獨得好處。他買了蘇州的南園做為自己的住宅,後來聽見風水家說「此屋風水極好,後代會出公卿」,他認為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使蘇州人的子弟在此中受教育,那麼多數人都會興發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於是將房子捐出來做為學堂,興辦教育。范公出將入相幾十年,家用極為節儉,所得的俸錢都做了布施救濟之用。

上天的回報是深厚的,不但范仲淹的四個兒子都做了宰相、公卿、侍郎,個個道德崇高,而且范家的曾孫輩也極為發達,賢達顯貴綿延不絕傳了數十代的子孫,直到現在已經傳了八百年了。現在蘇州一帶范氏後人依然十分興旺,還時常出優秀的人才。

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由於范仲淹陰德積累的深厚,范家的子孫後代長達八百年長盛不衰,早就超越了五代人了。

【案例】耶律楚材的仁心

耶律楚材,因為金庸先生將他寫入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而為眾人所知。耶律楚材(耶律文正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字晉卿,號湛然居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是成吉思汗窩闊台汗的重臣,為蒙古帝國時期傑出的宰相、政治家。

耶律楚材自幼喜佛,並學習漢文化,深受儒家、佛家文化影響,主張以儒治國、以佛治心,以利益天下生民為己任。他身為宰相卻布衣蔬食,生活非常簡樸。他也是大佛學家,曾在萬松行秀禪師門下參禪三年而證悟得道,利慾心極為淡泊。在蒙古軍隊攻破燕京的時候,諸位將領都到府庫里收取財寶,而他卻只吩咐將庫存的大黃數十擔,送到他的營中。不久就發生了瘟疫,他用大黃為軍民治療疫病,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

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世祖的軍師,軍事多數是由他來決策,他藉此而救活了無數的人民。他雖位極人臣卻並不以做官為目的,時時處處以救國救民為急務。因為元太祖好殺,所以他勸諫元太祖不要嗜殺。1232年,蒙古軍隊攻打汴梁,城破之後準備屠城,將城中一百多萬軍民全部殺掉。耶律楚材向太宗勸諫止殺,保全了城中一百四十七萬人的性命。後來,蒙古軍攻打南宋,也以此為例,不再屠城,無數生靈得以保全。

蒙古慣例,對拚死抵抗的城池,城破之時以屠城做為報復。耶律楚材力勸太宗改變這種野蠻做法。太宗採納了他的建議,因此中原千百萬人的性命被保全了下來,沒有出現千里無人煙的慘境。蒙古人初入中原,有一些大臣提出「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把漢人趕出居住地,把中原變為蒙古人的牧場),耶律楚材堅決反對,他推行了一系列保全中原漢文化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仁政,一場毀滅中原農業文明的浩劫被阻止了。由於耶律楚材的仁心,使中華漢文化與漢民族免受了滅頂之災。

耶律楚材死後傾國悲哀,許多蒙古人、漢族士大夫流淚憑弔他,蒙古國數日內不聞樂聲。朝廷將他的遺骸葬在瓮山,即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並為他建立祠堂以紀念他,並追封廣寧王,謚號文正。

耶律楚材心地仁厚、清正廉潔,積累了深厚的陰德,他的子孫數代做宰相的,有十三人之多。

【案例】袁了凡改造命運與《了凡四訓》

明朝人袁了凡,本名袁黃,字坤儀,浙江嘉善人。年輕時他被算命先生算定科舉仕途平平、短命、無子絕嗣。他的前半生還真的被算命先生算準了,連每次科舉考試的名次都與算命結果一模一樣。

公元1569年,他去棲霞山中拜訪一代高僧雲谷禪師,禪師給他指點迷津,告訴他改命之法。從此以後他聽從禪師教導,改正自身毛病習氣,並大力行善,堅持十幾年行善積德,所行善事多達數千件。由於陰德積累的深厚,他的命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高中進士、延壽21年、喜生貴子,完全突破了命運的束縛。由於他大力行善惠及子孫,他的兒子很賢能,也考上了進士,繼續光耀家風。

袁了凡晚年的時候,他把自己一生改過行善突破命運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了凡四訓》。這本書一直流傳至今,數百年來影響了無數人,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晚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一書一訓,一書即《曾國藩家書》,一訓即是《了凡四訓》。

清朝一代名臣曾國藩讀了《了凡四訓》後改號滌生,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了凡四訓》對一百年來的日本社會具有深厚影響力,日本著名企業家、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締造者、「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也對《了凡四訓》倍加讚譽。

【案例】林則徐的後代

清朝的林文忠公(林則徐),他是反對英國輸入鴉片的偉人。他如果要發財,當時發個幾百萬,是很容易的。他認為鴉片貽害人民,非常的嚴重,所以不怕用激烈的手段,燒毀了鴉片兩萬箱。後來,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攻打廣東,一年攻不進,以後攻陷了寧波、鎮江。清朝不得已,就將林文忠公革職充軍,向英國人謝罪談和。在伊犁充軍路上,他寫出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千古名句,這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林則徐一生清廉正直,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他的子孫數代都是書香不斷,孫曾輩中尚有進士、舉人。他的近代後人凌青(原名林墨卿),20世紀80年代出任我國駐聯合國大使,1997年收回香港的「中英聯合聲明」是他代表中國政府交聯合國備案的。林則徐如有在天之靈,對有這樣出色的後人必定無限欣慰。

【案例】樂山公行醫濟世,福澤七代子孫

聶雲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國藩的外孫,舊上海首任商會會長。他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歷,編成《保富法》一書來談持久發達與發財之道。以下內容是聶雲台先生先祖的積善事迹:

我家祖籍江西,七世祖樂山公出生於清朝康熙十一年。他的學問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未參加考試,而是跟從祖父學醫,並開了一家小藥店。因為他的醫術精良而且又樂善好施,所以醫名大著。康熙四十二年,衡山發生了大瘟疫,求醫的人晝夜不斷,因而救活了很多人。樂山公對於窮人和受刑犯救濟尤其的多。樂山公在衡山的時候,常到監獄裏為犯人義診,直到八十多歲時,仍然常到監獄為病患義診。樂山公八十四歲的時候,在某一天的深夜裡大雪紛飛,有一個病患家屬敲門求醫外出赴診,兒子拒絕來人,樂山公說:「這應該是生產急診,怎麼可以延遲醫治呢?」穿上木屐隨同來人前往赴診。這種捨己救人的情操令人欽佩。

老天有眼,明察秋毫,報施給樂山公的果報也特別的豐厚。樂山公九十三歲的時候,孫子肇奎,獲得乾隆壬子年鄉試的第二名。曾孫有七人,鎬敏、鐵敏兩人都是翰林,並膺任主考學政的官職;鏸敏、鈺敏兩人都是舉人,做過縣官;鏡敏在拔貢考試通過後,派在軍機處任職;而鎮敏擔任京官,鈒敏則選上孝廉方正,當時人們尊稱他們為「衡山七子」。

樂山公的子、孫、曾、玄四代都發了科第做官,到了第五代我的祖父亦峰公,考中咸豐癸丑年的翰林後,歷任廣東石城新會的知縣,高州府的知府及奏獎道員,居官廉潔,造福地方。到了第六代我的父親中丞公,更為貴顯。本人忝為第七代,仍然承受着樂山公的餘蔭遺澤。

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樂山公的厚德澤被子孫,已經超過孟子所說的五代了。究其原因,樂山公醫術高明能救活病人已經不容易了,又能輕財仗義誠心濟人,更是難上加難了。我們所見到各地的許多名醫,靠行醫積了不少財,甚至千萬、億萬財富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財富能夠傳到第三代的卻是很少,就算偶然有例外,也必然是醫術精湛又好行善布施的醫生。

以上是清代名臣曾國藩的外孫聶雲台先生的家族史。民國時期,《保富法》一書曾在上海《申報》連載,轟動整個上海,一時引起各界紛紛捐贈助學金四十七萬餘元(當時的四十七萬元很值錢),各界名流紛紛響應,一時傳為佳話。

古人講,富不過三代。現在的人甭說三代了,兩代、一代都過不了。想要發財致富的朋友,《保富法》所說的生財之道是具有參考意義的。

【案例】何厚鏵之祖上厚德

在當代,人們都知道澳門特首何厚鏵及其事業上的成就,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曾祖父到父親三代人行善積德的事迹。

何厚鏵的父親是何賢,何賢的祖父是一位大善人。這位大善人年輕時就外出經商,經營得法,家境漸漸好了起來。老先生樂善好施,誰家沒飯吃,他送糧;誰家無衣穿,他送錢。由於有一顆樂善之心,在應塘一帶口碑極佳。因名聲在外,聞訊與他做生意的人更多,他因此而生意興隆。到他年老時,在生意上已很有成就。何家雖不能算富商巨賈,但在經濟不甚發達的番禺,卻堪稱為殷實的小康人家。

何賢的祖父去世後,樂善好施的做法仍然影響着子孫。何賢長大後由於祖父陰德護佑以及自己善於經營而致富。何賢的做人風格保持了祖輩傳統,以「做人就是行善」為準則。他熱心慈善事業,出錢出力。除長期堅持鏡湖醫院的慈善活動外,多次向同善堂捐助以供施粥、贈葯之需。1955年,青州木屋區大火,兩千多人無家可歸,他帶頭捐了55間鐵皮屋,又發動社會募捐活動,不到一個月就使災民們有吃有住。1962年夏,澳門政府決定將一批租給貧民的房屋拍賣,房屋一旦賣掉居民就要流離失所。何賢出錢把這些房子買了下來,讓原來的居民繼續居住。何賢關心家鄉的父老鄉親,給岳溪的鄉親們大量捐款資助當地發展農業生產。他捐給番禺縣的錢物近千萬,幫助發展縣交通運輸事業。為建設洛溪大橋,何賢捐款一百萬港元。其他善行無數,不一一舉例。

由於何家祖孫數代累積的深厚陰德,1999年5月15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進行的行政長官選舉中,何厚鏵以高票當選。同年5月24日,獲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頒發任命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2004年9月被任命為澳門特區第二任行政長官。可見,上天給予那些真心實意行善積德者的子孫後代的愛護是多麼地深厚。

【案例】金庸先生的祖上厚德

在當今世界有華人的地方,無人不知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大名。大多數人都看過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武俠小說、影視劇,然而對金庸先生的祖上厚德卻很少有人知道。

金庸原名查良鏞,他的祖父查文清是海寧查家最後一位進士。1890年查文清任江蘇丹陽知縣,第二年(1891年4月25日),因丹陽百姓發現教會林地埋葬兒童屍首七十餘具,育嬰堂內也無一活嬰,群情激憤,放火燒毀了縣城天主教堂,史稱「丹陽教案」。此事激起了鄰縣無錫、金匱、陽湖、江陰、如皋等縣民眾的憤怒,燒教堂、反洋教、驅教士的鬥爭彼此呼應。「丹陽教案」與這些反洋教活動轟動全國、震驚朝廷,也震驚了以英、法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列強。在外國列強的壓力下,清廷迅速派官兵彈壓。

查文清目睹了西方傳教士的暴行,面對壓力毫不畏懼,鄰縣已抓捕了燒毀教堂的民眾,他卻違背上峰之命未抓捕任何人。面對前來查案的鎮江知府王仁堪道出了自己對教案的見解,並一起踏勘現場。面對孩屍”縱橫交錯於地,或剜其目,或斷其肢,至慘酷無人理”的童屍亂葬地,王仁堪發出了「此其罪豈專在市民耶! 」的感慨,二人心痛不已,竟相對痛哭流涕。二人從現場返縣衙後就案件的處理進行磋商,約定「力為民請命、不濟則以官殉」。當夜,查文清偷偷通知了所有參與圍攻教堂的三十多戶人家,讓他們連夜逃離丹陽。隨後查文清又上書朝廷為百姓據理力爭。因為「丹陽教案」涉及帝國主義列強影響甚大,查文清最終被朝廷革除職務,在剛剛晉陞「同知」仕途一片光明之時回鄉為民。

查文清在返鄉臨走前,把被財主惡意陷害關押在牢中的當地人和生悄悄救回了海寧老家。和生的悲慘人生深刻影響了少年時代的金庸。金庸後來把和生被陷害的經歷演繹成了武俠小說《連城訣》,在其創作的武俠小說中,懲惡揚善、除暴安良和伸張正義成為永恆不變的主題。

查文清閑居故鄉後,設立了一座「義莊」,用於資助族中的孤兒寡婦,使他們能平安過活。查文清之子查樹勛(金庸之父)將千畝水田充當本族義田,周濟宗親,興辦教育。每到秋收,視年成好壞給佃農減租或免租。他還從「義莊」拿出一筆錢,興辦了龍頭閣小學,孩子們均免費入學。遇到窮困鄉親,經常出錢救濟。

查文清縣令在「丹陽教案」中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不肯為自己官位利祿殺害百姓的高風亮節,令後人敬佩。儘管查文清在丹陽任職前後僅僅年余,卻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崇高的形象。查文清去世後,丹陽眾多百姓聞訊一起來海寧祭奠,並為他樹碑立傳,流淚追悼。

由於祖父、父親的陰德庇佑以及個人的努力,金庸先生不但成為華語世界最著名的武俠小說家,而且獲得了殊勝的世間榮譽。金庸先生於1985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96~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0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2011年國立清華大學授予金庸名譽博士學位院士。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傳統文化講「祖上缺德禍及子孫,祖上積德福澤子孫」,以下是當代兩個戒友的家族史,印證了這個觀點。

【案例】祖上邪淫缺德,禍及子孫三代

祖上邪淫是會禍及子孫的!我講講我的家族史。

聽家族裡的叔伯、姑姑們講起曾祖父的歷史。曾祖父是家中獨子,為人極其豪爽,當時在家鄉方圓百里很有名,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可謂黑白通吃。每年秋後我的祖父祖母(也就是曾祖父的兒子兒媳)辛苦一年收穫的幾百袋糧食被曾祖父一個人抽大煙揮霍一空,還欠下大量債務。就這樣寅吃卯糧,經常被債主上門催債。最要命的是曾祖父還唆使姑奶去賣淫供他抽大煙,他自己也是妓院里的常客。結果在1947年共產黨開展土地改革肅反的時候被拉出去槍斃了,從此之後我們家族就一蹶不振。我們家族也因為曾祖父那段極不光彩的歷史在村子裏抬不起頭來,經常被人戳脊梁骨。在文革中更是倍受迫害,被全村人穿小鞋,告黑狀。

改革開放後整個家族才略有好轉。祖父生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大伯一生娶了好幾個媳婦,結果離婚的離婚,死的死,沒剩下一個,大伯終其一生都是孤家寡人,膝下沒有子女。二伯母患有癲癇,我的兩個堂哥(也就是二伯母的兒子)現在都快50歲了,至今未婚。大堂哥還得過7年的神經病,二堂哥吃喝嫖賭。我爸在家排行老三,人品很好也很有才,好不容易奮鬥地有模有樣了,在54歲的大好歲月突然得胃癌走了。要知道他平時身體好的很,從來沒見過老爸生病。我姐離婚了,至今未嫁,我和我弟都染上邪淫的惡習。

幸好今生我們都學佛明白了因果,明白了只有棄惡從善才能改變命運,否則悲劇還會繼續延續下去。通過我的家族史可以看出邪淫的果報是多麼慘烈,一人造惡,禍延後世好幾代人!

解析:這是一位戒友真實的家族故事,由於其祖上邪淫、敗德,連累子孫三代不幸福,果報慘烈,很具有參考性。

從哲學的角度講,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都是互相聯繫的,一個人的惡行是因,必然招致相應的果。那麼果報優先找上誰呢?就是家庭里福報最薄的那一員。所以經常有這種現象,邪淫做惡之後家裡的某個親戚突然倒了霉。大家在邪淫做惡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邪淫做惡行為招致的惡果不僅僅讓自己倒霉,還會發生在一些無辜的親人身上,這樣一想,還敢做惡嗎? 

【案例】祖上積德,福澤後人——戒友陽明的家族故事

我的祖父年輕時就念佛修行,經常給鄉下人義務看病,積極行善注重積累陰德。有一年祖父做了一件惠及四鄰鄉親們的大陰德事,鄉里的人們十分感激,湊錢送了一件禮物給我祖父以表感謝。

那麼現在我祖父的後代如何呢?我大伯和我父親年輕時到城市闖蕩,後來進入大型國家企業工作,在城市安家落戶。雖談不上富貴,但在他們那個年代也算不錯了。大伯三個女兒的工作都很好。我的大堂姐及大堂姐夫是國家機關的幹部,大堂姐的兒子、女兒也在市級政府部門工作。二堂姐在老家生活工作都很順利。三堂姐在省級文化事業單位工作,其子工作也很好。我二伯在家鄉務農,大兒子在司法系統工作,其他幾個兒子也生活平順。我本人在高考中考出了優異成績進入本省重點大學,也算給我們家族光宗耀祖了,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事業單位工作。我哥哥的兒子也考上了重點大學。從我祖父到大伯、二伯、父親這三系家族分支看,沒有出現不肖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果真如此。

解析:這位戒友的家族歷史,足以證明祖上積德,子孫往往會比較富貴、平順、平安。

看了這兩則正反面的家族史,也希望大家能夠問一下自己的長輩,挖掘一下自己的家族歷史,看看是否是「祖上缺德禍及子孫,祖上積德福澤子孫」?

不僅僅《易經》,八字命理學也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說法。八字命理學與《易經》(即《周易》)是兩個不同的命理預測體系,所講的道理卻是一樣的。我們中國人去算命,算命先生往往會要你報生辰八字。其實,人的八字里就含藏了祖輩是否積累陰德或做惡的信息,這些祖輩行為對於自己今生命運會產生很大影響,這些信息在八字里都有反映。從命理學角度看,祖輩的行善或做惡行為會影響到自己的命運,自己行善或做惡的行為會影響子孫後代。明白這個道理,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可不慎重乎?

算命術雖然可以推算出命運走向但是不能改變命運,是不究竟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根本不需要去算命。知道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認真學習《了凡四訓》,在日常生活中改過自新、修身積德,常生善心、常行善行,一定會突破命運的約束,創造新的人生。

自古以來,為人父母都為子孫着想,但是到底該怎樣為後代着想?到底該給子孫後代留下些什麼?

有句古話說得好: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請自行鑒別吸收。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評論列表(3條)

  • AKASAKA
    AKASAKA 2020-10-01 21:48

    戰爭年代,怎麼解釋被殺害的平民?
    怎麼解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而出了事故的同一波人?
    帶着積善的想法做好事,是不是一種交易呢?

  • 佛之音
    佛之音 2018-10-29 20:15

    太偉大了。

  • 匿名
    匿名 2018-08-18 16:00

    一代傳奇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