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肾气虚了怎么补

戒色后怎样才能有效补足肾气康复身体?本文就如何康复身体的养生之道再次全面、深入谈一下。

药补

一、“六味地黄丸”的补肾误区

有些戒友肾虚很严重,打算看中医吃药补肾,这个方法可以试试,但并不是所有戒友肾虚了都要去看中医才能恢复。

    现在很多广告宣传一个理念:“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给很多肾虚的人造成一个普遍误区:六味地黄丸成了补肾专用药,于是自己购买六味地黄丸服用治疗肾虚。

其实六味地黄丸并不能治疗所有的肾虚,更不能治愈肾虚引起的诸如掉发、耳鸣、健忘、腰痛、早泄、阳痿等所有病症,盲目服药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可能把身体吃坏。

六味地黄丸最早来源于汉朝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的肾气丸,主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将肾气丸中的温补药桂枝和附子去掉,改为六味地黄丸,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中,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六味地黄丸原本是给小儿吃的,小儿是纯阳之体,按照古人的说法,专门补肾阴就可以了,一补肾阳就容易动火,因为小童子元阳没有泄漏。自宋代以后,六味地黄丸被后世医家扩展应用于临床,应用范围逐渐发展为补肾滋阴之药。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遗精。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六味地黄丸可以达到三阴同补的效果,即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其功能与主治是滋阴补肾,主要来补肾阴虚的。

服用中成药一定要辨证,六味地黄丸毫不例外,也有它的禁忌症。肾虚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分类,六味地黄丸适合肾阴虚的人,并不适合于所有肾虚者。

现在的戒友病情比较复杂,有些戒友虽然是肾阴虚但是脾胃弱,也不适宜吃六味地黄丸。还有的戒友是阴阳俱虚,吃了六味地黄丸体质会更加虚弱,病症进一步恶化,也不适宜吃。有一部分人体质虚弱,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酸无力,小便频数,这属于肾阳不足,阳虚的人吃六味地黄丸只会把肾气弄得越来越寒。勃起功能障碍者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会“雪上加霜”。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者慎吃。

六味地黄丸中的泽泻已被证明是对肾有损害的中药,长期服用可导致肾脏纤维化甚至肾功能衰竭。动物实验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病变。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中毒而死亡。与六味地黄丸相同功效的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黄柏两味清热滋阴的药,加强了清热的力量,用来治疗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的病证。知柏地黄丸更不能盲目地服用,偏性更大。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伤肾,每个人类型也不完全相同,有的是阴虚、有的是阳虚、有的是阴阳俱虚、有的表现为虚寒、有的表现为虚热、有的气虚……典型的肾阴虚或者肾阳虚的人在肾虚人群中的比例非常小,很多人往往肾阴虚和肾阳虚混杂在一起,阴阳俱虚,还稍微一吃点补药就上火,“虚不受补”。

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但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大多数人并不能自己做出判断。所以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补肾药不可乱吃,否则会越补越虚。肾虚的戒友不要擅自买六味地黄丸吃,服药之前最好先去咨询中医医生,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该不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多长时间,尽量避免由于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身体不适。

如果伤得比较重,得了严重的后遗症,该看病还是要看病的,不过建议大家看中医。医家治病的原理是“三分治病,七分养”,身体健康的恢复主要是靠人自身本有生命功能而痊愈的。

看病调理虽然在帮助人恢复身体健康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信心与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之道。

    二、药只是辅助手段

肾虚的戒友要想中药调理,一定要找当地的明医、有经验的中医进行诊断、开药、调理,让医生来决定该吃哪些中药,这样是比较安全的,身体就能慢慢恢复。但是每个人年龄和伤精程度不同,治疗起来就有快慢之分,所以不能着急。

中医治病的顺序是一针,二灸,三用药。古医书说:“善治者,治皮毛,内务大病,病在皮毛,首选外治,慎言内调。”意思是说,用药治病如同用兵器退敌,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兵器。用药得当,药能治病,用药不当,药能杀人,是药物都是有毒性的,有利就有弊端。

然而即使对症下药了,长期吃中药对身体也是有害的。《黄帝内经》讲用药如用兵,不得已而为之。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是药都有毒,有利必有弊。又说:“一剂药,七服,病好或病不好,不再服。再服则伤气、伤血、伤脏”。是药物都是有毒性的,即使是中药也有副作用的。用药物治病,七服药,无论见效不见效不要再服用,多服则伤人身心。

大家要知道药物只是起辅助的作用,虽然在帮助人恢复身体健康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因此,以吃中药药补的方式来补肾,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因为药物有毒性,不适宜我们长期服用,而食物为中性,适合长期服用进补,因此,有句老话讲“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

合理饮食就是食补,食补来补肾显然要比药补安全很多。懂得食疗相关的知识,可以让自己恢复肾气,吃出健康。

一、“五谷杂粮”为最好的补肾饮食。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

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说明了五谷杂粮在饮食中的主导地位。

《黄帝内经》中称五谷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亦称黄米)、稷(jì,即谷子)、麦、菽(即大豆)”五种粮食,后多泛指各种粮食,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配比很合乎人体需要。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中医认为,“五谷杂粮”均为植物种子,是植物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结果实之精华,具足完备的四季之气,升、降、浮、沉四气均平,气平以养生,浓缩了植物的所有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古人将之定为主食,有其深刻内涵。古人将种子生长的“生命力”称为“生机” 或“阳气”。也就是说,我们吃主食的时候,不仅吃了各种化学营养物质,还吃粮食的“阳气”。

    衡量一种食品是否营养充足,不仅要看其化学物质组成,还要体察其“气”是否均衡。不同的植物“气”不同,寒热温凉各有所偏,这用化学手段是检验不出来的。五谷作为主食,是饮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因为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和五脏”的功效。但是现在的精制大米、白面等细粮,其加工过程中把种子的皮、胚芽剥掉,损伤了种子中的生命力,缺乏生机。大米放在水里无法发芽,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所以最好食用完备的种子,也就是粗粮,没有经过细致加工保持原始生机的粮食,其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

只吃精米、白面是不符合平衡膳食原则的,还要吃粗杂粮。稻米、小麦属细粮,粗杂粮是指除稻米、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即玉米、荞麦、燕麦、小米、高粱、薯类等。粗杂粮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铁、镁、锌、硒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这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价值是相当大的。粗杂粮中的钾、钙、维生素E、叶酸、生物类黄酮的含量也比细粮丰富。

肾虚者最好少吃寒性的食物以及甜食,少吃凉拌菜。吃寒性的食物时,需加热煮熟后才适宜食用。平时饮食以素为主,具体内容参考《吃素怎样吃才能健康》。

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大豆重养肾、大米重润肺、小米重养脾、高粱重养肝、小麦重养心。《本草纲目》卷一写道:“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这句话意思是五谷杂粮才是养生的根本,是最健康的食物,所以人的饮食应该以五谷杂粮为主。

    二、养生粥可以补足肾气

药补不如食补,吃药不如吃粥。食疗养生中推荐粥疗,历代名医和养生家都对粥疗有极高的评价,吃粥可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中医认为吃粥有:治虚、强阴、壮骨、生津、明目、温养胃气、增长智慧之效。

(1)小米粥

做法:小米适量,小火慢慢煮熟,气血不足者可加红糖少许。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还可以治疗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等疾病。《本草纲目》说,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经常喝小米粥,可以温补脾肾,增强生命力,对身体虚弱的戒友不啻为一帖补养良方。

(2)印光大师提倡的滋补粥

根据印光大师的建议,结合中医理论,提供以下食疗的方法,而达滋补气血、调理脾胃之功效,如下操作:
    做法:莲子十粒、桂圆(剥掉外壳)十枚、红枣(掰开)十二枚、芡实(大型超市里面或药店都有)一两、薏米一两,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补气化湿,固肾强精。

滋补粥长期服用,对于气血不足、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血虚萎黄等虚弱类疾病有良效。加大桂圆、大枣的量可以治疗失眠。加大莲子、芡实的量可治疗脾胃虚弱、泻下伤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针对湿气较大的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白带,肺脓疡患者。薏米里含有抑制癌细胞的成分,因此对于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为调养身体的佳品。

   (3)中医彭鑫博士推荐的补精粥:黑豆、芡实、板栗、山药各等分放在一起煮的粥,同时吃黑芝麻盐(见彭鑫博士文章《补精的食品之一黑芝麻 》),这也是比较好的养精粥,大家可以尝试。

(4)其他养生粥。

    养生粥有:红薯小米粥、枸杞粥、山药粥、红枣粥、花生粥、百合粥、五谷养生粥、红豆薏米粥、核桃粥、燕麦粥、黑芝麻粳米粥、银耳白果粥、莲藕大米粥、南瓜小米粥、五仁粥、栗子桂圆粥、五豆粥、胡萝卜粥、芡实粥、玉米粥、黑米八宝粥等等,这些粥对于调理五脏气血、补肾益气有好处,大家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食用。我平时主要是吃小米粥,把红枣、花生、红薯放到小米粥里一起煮,自创“红枣花生红薯小米粥”。另外,我也比较喜欢吃南瓜小米粥与黑米粥。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常吃能“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健五脏。红薯可以蒸熟吃,也可和大米、玉米渣一起熬粥。枸杞“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有补肾养肝、润肺明目等功效。阴虚体质的人应注意枸杞的用量,因为枸杞性甘,温和,用量过度能造成上火,尤其是生吃时更应减少用量。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气血亏虚”等疾病。

熬粥可以选择小米、江米、大米、黑米、麦仁、玉米仁为主,单独或搭配着加入豆类、莲子、薏米、芡实、百合或是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熬粥,或是用打糊机打成米糊来食用,更有利于消化吸收。不过不要贪多,适量搭配,一两样米加上一两种豆类或坚果就可以,豆类和坚果不要太多否则油脂太大,肠胃负担也会增大,反而无法吸收。苡米又叫薏米,高粱、薏米健脾利湿,莲子和山药补脾益肾,茯苓补气,各种原料相配,可以补虚强身。

    三、中医养生学认为,吃“黑”色食物最补肾。

    常见的黑色食品包括黑米、黑麦、紫米、黑乔麦、黑豆、黑豆豉、黑芝麻、黑木耳、黑香菇、紫菜、发菜、海带、黑桑椹、黑枣、栗子、龙眼肉、黑葡萄、黑松子、黑蚂蚁菜等等。  

黑色食物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黑五类”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核桃,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黑五类”的营养成分最养肾,润五脏、补肝肾,特别适合肾虚患者。这五种食物一起熬粥,更是难得的养肾佳品。不过,补的食物要适量摄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吃的过量,会出现频遗。

四、不仅要补肾,脾胃也要补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脾与肾,即“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至脾阳不足。若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久则可累及肾阳不足。身体虚了,不仅仅是补肾那么简单,连带的肝胆、脾胃都会虚。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怎么理解呢?人体就好像一个需要电量才能运转的机器,肾就是电池,脾胃就是充电器,大自然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就是电源,电池的电量就是肾所储存的元阴、元阳。电池的电量通过充电(进食)来维持、补充。电池的电量(元阴、元阳)决定了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人体健康)。

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能,而组成人体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血则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人为什么会衰老,死亡?其实就是先天之本的不断枯竭,就好像再怎么好的充电电池也不可能用一辈子一样。道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中医才有节欲保精之说,孔子才有君子三戒之说,其实都是从肾为先天之本考虑的。而大家所熟悉的山药薏米粥,就是通过调理后天从而达到强先天的目的。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常脾胃并称。脾胃不分家,养好脾的同时也要养好胃。中医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与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的范畴。在五行中,脾属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化万物。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胃主降浊。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进入小肠,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为和。脾主升清。脾气上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输布到全身发挥其营养功能,故脾以升为顺。

《素问·灵兰秘典论》讲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黄帝内经》讲:胃经主血。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又被称为仓廪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黄帝内经》在“平人气象论”中写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者曰逆,逆者死!就是说正常人的脉气都来源于胃,胃气就是正常人的脉气。人的脉象中如果没有胃气,就叫做“逆”,逆就会死亡!所以胃气虚弱直接引发多种疾病,因为胃气虚弱直接的结果就是气血不足,而气血不足才会百病缠身,这就是养护脾胃的重要性。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髓聚而为脑,脑为髓之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升清,为人体气机升降传输之枢纽。脾与肾,只有相互资助,相互促进,才能保证人身体的健康。所以要想身体康复,不仅要补肾,脾胃也要补。

    五、如何补养脾胃。

养护脾胃、补气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就是一句话:好好吃饭!提到好好吃饭,有人会说我每天吃的好东西很多啊,什么鸡鸭鱼肉、海参燕窝,怎么我还是很虚弱啊?可以告诉你,你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补气血,都制作成垃圾了,这些东西不是生了湿就是生了痰,再不就是生了寒、生了热,总之没有生了气血!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好吃饭究竟是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古人早就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

《黄帝内经》讲:“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就是说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制作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所以断绝了水谷,人就要死亡。人以水谷为本,即“水与谷米”,没有说肉、蛋、奶、补药……只是说了粮食,五谷杂粮!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最精华的最有生机的部分,吃下去就会生成血。粮食,也就是我们每天的主食才是气血的主要原料。

    调养脾胃的注意点:

   (一)每顿饭只吃七分饱。胃消化食物需要消耗气血能量,吃得过饱会加重胃肠负担,而且吃的东西也不能全部吸收。中医养生讲“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就是说当你离开饭桌时,感觉有三分饥饿,这是最好的状态。

    (二)主食足量、适量喝粥。在一顿饭中,粥与主食的总量要占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主食和粥,一半是菜肴,这样吃下去的五谷杂粮、豆类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制造气血的原料,也能让体内的阴阳平衡。早餐和午餐的主食要量大一些,而且要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豆类,少吃那些精加工再加工的东西,晚餐就以粥、糊为主。

    大家要注意一点:虽然喝粥具有养生与养胃作用,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胃不好的原因是不同的,如果不加以区分,喝粥非但不能养胃反而会伤害到胃。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患者来说,喝粥只会刺激身体分泌出更多的胃酸,甚至出现反酸的现象,所以这类人群是不宜喝粥的。

   (三)细嚼慢咽是关键。通过慢慢的咀嚼可以控制食量,还能够实现八分饱,如果是狼吞虎咽往往会过量,因为胃还来不及把吃饱了的感觉传递给大脑,所以经常吃的是十二三分饱,加重肠胃负担,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细嚼慢咽是可以达到避免长胖的功效的,因为这样不但减少食量而且提高了吸收量,对于肥胖的人可以控制过多的进食而起到减肥的作用,又不减低气血能量。

   (四)冷饮与辛辣猛如虎,是脾胃杀手。辣椒直接刺激胃肠黏膜,燥热之性很难疏泄出来,留在体内,入肝胆、入肺肠、入脾胃,成为燥热郁滞,就会经常上火,到最后出现胃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肠溃疡,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痔疮,胆囊炎症结石,咽喉发炎脓肿,上火了不是用凉药就是用抗生素来解决表相,从来也没有考虑到内脏里的情况。辣椒、花椒是四川、湖南、湖北、云贵等地的人天天要吃的,他们天天吃是因为那些地方暑湿很重,需要辣椒和花椒来驱逐暑湿寒气,否则会有风湿瘘痞。北方、中原地带气候干燥,没有湿寒可除,所以大量吃了以后就只能长溃疡、长脓疮、长湿疹、长结石、长痔疮,总之是吃了受罪。

由于人体阳气夏长冬藏,中医养生就有“夏天吃热,冬天吃凉”的说法。夏天吃热的,冬天吃凉的,现在人懂得这个道理的不多。春夏之际,人体内的阳气外发到体表,体内脏器出现虚寒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吃冷饮、冷食,就会直击脏腑。特别是夏天,“浮阳潜于表”,人体阳气行于体表,体内阴气最盛,内在是寒凉的,如果吃寒凉食物很容易伤及内在脏器,所以要用热食去滋养内在。夏天人很容易贪凉,由于此时人体是开放的,寒气容易入体,易中风寒。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尤其是年轻人常依仗身体健壮,贪图口舌之欢,贪吃冷饮、冷饭、喝凉茶、洗冷水澡,到了秋冬就会出现阳虚的症状,哮喘、感冒频繁造访,也不足为奇了。如果夏天偶尔喝一次凉茶、吃一次冷饮,问题也不是很严重,但是绝对不能长期喝凉茶、吃冷饮、冷食。出了汗一定要喝一些热茶、偏热的粥。也可以喝姜茶,姜茶性温可以补气,温暖人体内部。夏天“吃热”能把深藏在骨骼等深处的寒气逼出来。

冬天阳气行于体内,人体内部阳热最盛。冬天人很容易上火,有选择地吃点性“凉”的食物,或是凉的食物比如凉菜,或是喝点凉开水,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也不失为一种冬季养生方法。然而很多人冬天喜欢瞎进补,补药多温燥之性,使体内阳热更甚,易造成体内蕴热,出现上火现象及一系列疾病。

现在很多人不懂养生,夏季拼命吃冷饮,冬天却天天用麻辣火锅、烤肉来火热宣发,怎么不怪病丛生呢?女孩子这样还会患上痛经的毛病。夏天即使再热喝水也必须是热的,也不可以喝凉开水、吃凉饭,冰糕、汽水之类绝对不可以吃喝。

中医认为夏季要养脾。因为夏季暑湿,脾脏最累,所以夏季要专门的健脾利湿,多吃一些姜来帮助体内发散。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如果用空调猛吹会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在体内,人就容易得病。冬天烧暖气气温过热,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就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

(五)吃本地、本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应季和本地的蔬菜水果才是最适合自己体质和脾胃的好东西。每个季节生长的植物一定是顺应这个季节的气候、温度、五行属性,与我们人体在这个季节的五行属性、阴阳消长完全一致的,在食用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受益。人体的五行要顺从天地四季的五行,而且地域性的饮食也是为了适合当地人的人体对五行需求所产生的。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进口水果,尽管水果的果皮营养价值较高,但吃长途跋涉而来的洋水果,或者表皮特别光艳美丽的水果,一定要注意削皮,因为它们有可能经过保鲜剂处理。总之,反季节、产地距离你生活地方非常远的蔬菜水果,吃过之后身体不太适应。

   (六)不吃十大加工食品。第一油炸类,第二腌制类,第三肉制品,第四饼干类,第五汽水、可乐食品,第六方便面,第七罐头类,第八冷冻食品,第九话梅、蜜饯类,第十烧烤类。这些加工食物添加了化学添加剂、防腐剂。科学研究证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严重。

   (七)饭后静养一个小时。坚决杜绝饭后马上看书、看报、上网、看电视的行为,因为饭后气血要供应给胃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看书看报上网,就要调动气血到大脑和眼睛,就会减弱胃部的供血,而胃又必须有足够的气血供应,因此心脏就要加力泵更多的血给这几个器官,连锁反应就是让心脏、胃、大脑、眼睛都很累,而胃和心脏都受到了损害,所以最好保持饭后一小时内不要做这些事情,可以静静的坐一会,让气血充分的去胃部工作。

   (八)晚饭要早吃,坚决杜绝吃夜宵。晚上不要熬夜,就要求晚饭尽量的早吃,最少距离睡觉要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不要吃得过饱,要清淡一些,避免油腻。因为十点钟要睡觉,吃饭晚了,又吃得非常饱,胃还没有充分的消化完饭就要睡觉了,睡觉的时候血液循环都会减慢,大量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就会让胃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来工作,胃不能够充分的休息,胆汁也要参与消化,这样还会连累肝胆,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胃病和肝胆结石疾病。 

    什么东西都要适量,补过了就会变宝为害!这就是中道的思想,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做人也要和养生一样,以中道为准绳,不偏激、不过激,这样才能长久而平和。

    豆浆的营养成分远远高于牛奶,喝牛奶不如喝豆浆。鲜豆浆四季都可饮用。中医认为,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一斤黄豆相当于二斤多瘦猪肉,或三斤鸡蛋,或十二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也在豆类中占首位,出油率达20%;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B、 D、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锌等几十种矿物质以及维他命A、维他命B等多种维生素。豆奶蛋白质含量比牛奶还要高,另外豆奶中还含有大豆皂甙、异黄酮、卵磷脂等有防癌健脑意义的特殊保健因子,防止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抗癌症、防衰老之功效。

豆浆可以做出很多有营养的混合型豆浆来,黄豆浆、花生豆浆、芝麻黑豆浆、枸杞豆浆、红枣(去核)莲子豆浆、核桃芝麻豆浆、燕麦芝麻豆浆等。

    六、大鱼大肉有弊端。

有人想吃荤腥的食物补肾,但是荤腥补有弊端。《黄帝内经》讲:鱼生火、肉生痰。经常大鱼大肉的人,体内的邪气会难以疏泄,产生内热,身上就会长疮疔、湿疹、溃疡、痔疮。认为肉类、蛋、奶比粮食、蔬菜水果有营养的观念,需要慢慢来扭转。

为什么说吃肉会对人体健康不利呢?

    现在的猪肉、鸡肉等大多数都是养殖场里面养大的,为了使动物能生长得很快,它们被打很多的抗生素、荷尔蒙、镇定剂、开胃药。牲畜所吃的饲料,在种植的时候喷洒了大量农药来杀虫,经过几个月的喂食之后,动物体内所累积的农药残留比蔬菜水果的残留量要高出十三倍之多。科学家发现,市场上买到的肉类中含有一种叫‘膍毒’的毒素在里面,这种毒素是由于动物在被宰杀而痛苦的时候,由于情绪的刺激所释放出来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位母亲在盛怒情况之下用她的奶水来喂小孩,结果小孩中毒而生病了。一个人在情绪上受到刺激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同样,当动物在受到刺激尤其是被宰杀而痛苦的情况下,体内会产生大量毒素,当动物死亡之后,它们身上的排泄、解毒功能都停止了,这些剧毒就残留在血液以及肌肉组织里面。动物的尸体里面,含有一种叫做‘尸毒’的毒素,这种毒素是由于动物的尸体在腐败的过程所引发出来的,而且是死的愈久,毒性愈强。动物一旦被杀死之后,它们的循环系统全部坏掉了,细菌开始生长,肉开始烂去,尸毒也开始产生。肉类中有大量病菌和寄生虫。不论什么样的肉类,在放大镜的下面都可以看到很多的细菌和寄生虫,如:旋毛虫、绦虫、结核菌、霍乱菌等。植物的细胞有一层很硬的细胞壁,细菌攻不进去。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任何细菌都可以很快攻进去,而细菌会借着肉本身的养分很快地漫延开来。

当我们吃进一块肉的时候,各类毒素如抗生素、镇定剂、荷尔蒙、开胃药、预防针、防腐剂、农药、膍毒以及尸毒也都同时进入了我们的身体里面,这就难怪说现代人的文明病会这么多了。一个人若是吃了这种含有各种毒素、各种细菌的肉类的话,实在是一种极不卫生的饮食方式。

七、素食的好处。

科学家以老鼠来做实验,两组老鼠分别用肉类跟谷物来饲养,经过了一段时间证明:素食老鼠的寿命比较长,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也比较强,即使在患病之后,素食老鼠恢复的也比较快,而用肉食喂养的老鼠却发生严重的贫血症,这一点令科学家非常的讶异。

    国外科学家对我国65个县市的6500名成年人进行了几年的大规模追踪研究之后发现,吃低脂食物也就是米饭跟菜类的中国人,得乳癌的机会很小,直肠癌、肺癌、骨骼疏松症这种罹患率更低。相形之下,吃高脂食物的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这方面疾病的罹患率都是世界的前几位。

医学专家曾经花了两年的时间对49处寺庙249位出家人做了各项的检查以及血液分析,又选出1057位肉食者进行测试来做比较,研究结果发现:

第一、素食者体内胆固醇含量非常低。素食者很少发生高血压、心脏病、血管方面的疾病,而肉食者这方面的疾病发生率则偏高。

第二、素食者根本不会营养不良。荤食者的血蛋白平均在6.1~11毫克之间,素食者则在6.6~8.8之间。可见素食者的血蛋白不仅非常正常而且更为稳定。

第三、素食根本不会造成贫血。249位出家人里面只有5位患有贫血,而这5位的贫血并不是素食所引起的,而是本身有胃肠方面的疾病或是寄生虫所导致的。反而是那些肉食者罹患贫血的比例比素食者还要高。

或许有人会问,吃五谷、蔬菜、水果会有全部的营养吗?不但有,而且全部都有,并且更丰富。只要吃足够的五谷、豆类、蔬菜及水果,所获得的营养比您吃任何的肉类都还要丰富得多。肉食的危害以及素食的好处,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养生之道,推荐大家阅读《饮食与健康》一文。

我们中国人的体质比较适合吃五谷杂粮,而不适合肉食。现在西方国家已经不提倡肉食了,在西德、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流行素食风尚了。

有医学研究报告指出,长期高脂饮食(大荤)不仅会使肾病患者的肾病进一步加重,也会导致健康人的肾脏受损。很多戒友在吃了大荤之后,欲念变得很强烈,又是频遗又是破戒,不利于戒色养生。所以肉类尽量不吃或是少吃,这样对控制欲望以及身体康复很有利。

吃素食的朋友可以多吃一些面食,因为稻子在水中生长为寒性,而小麦在土地上生长为温性且补脾力大,所以面食给身体提供的气血能量比同量的米要大。吃蔬菜要吃的全,什么是“全”呢?就是要把果实、根、茎、叶的蔬菜种类都吃全了,这样才是营养均衡。

八、人类的生理结构适合素食

人类的生理结构与草食性动物(包括果食性动物)的生理结构很相似,却与肉食性动物(虎豹狼等)的生理结构区别很大。

    生理区别来看:人与草食动物无爪,皮肤上布满毛孔,可以排出大量的汗液。食肉动物有爪,皮肤无毛孔,靠舌头排汗散热;人的牙齿和吃草动物的牙齿一样,无尖锐突出的前齿,食肉动物有尖锐突出的前齿可以撕裂肉块;人与草食动物有平坦之后臼齿,构造上适合用来磨碎、咀嚼植物性食物,吃肉的动物很少先咀嚼,它们会直接吞咽食物,不需要臼齿,因此肉食动物无平坦的后臼齿磨碎食物。

   消化系统来看:(1)口腔:人与草食动物的唾液腺极为发达,唾液是碱性的,淀粉酶含量很高,方便消化谷类和水果。食肉动物口内唾液腺少,唾液为酸性,无淀粉酶来消化谷类;(2)胃:人与草食动物的胃酸比肉食动物少二十倍,肉食动物胃中有强烈的胃酸来消化坚硬的肉类骨头;(3)大小肠:肉食动物的大小肠又短又直、皱折不多,肠道只有身体的三倍长,故能迅速将易腐败的肉类排出体外,肉的消化残余物不会停留在大小肠太久。人与草食动物的大小肠长度是身体长度的十二倍,肉食在大小肠的温度下,更易腐败和发酵,产生很多对身体器官有害的毒素,因此适合人的食物不是肉类。

    现在的肉类食品来源于人工饲养的动物,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为了加速它们的成长、肥胖,改进肉的色泽与口感,动物们被强迫喂食、注射荷尔蒙以刺激成长,吃下各种开胃药与抗生素、镇定剂以及化学混合饲料。这些化学药品容易导致癌症。食肉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因此在现代社会选择素食或尽量少吃肉不单纯是关乎信仰的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健康与长寿之道的考虑。

饮食是一门大学问,符合养生之道的饮食习惯对于恢复健康是非常有利的。然而食补并不是补肾的最好补药,中医养生学认为食补不如睡补。

睡补

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补是天补,是第一大补药,比吃人参、燕窝、大补药的效果还好。

中医养生学讲,“人补不及天补”。药补、食补是人补,睡眠是天补,人补的效果永远都不如天补的效果来得快,来的明显。古人说的“睡眠是第一大补”、“睡眠占养生的十分之七”。

要想补足肾气,身体快速恢复健康,第一条要做到“早睡早起”。做不到这一条,身体康复免谈。因为按照传统中医的养生原理,“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只是各占百分之十。

晚上9点到临晨3点是最佳、最有效的睡眠时间,这段时间内好好睡觉,肾气就能补足了,所以建议各位上网的人,准时九点关机下网睡觉,这对于恢复肾气非常重要。具体参阅拙文《身体康复的关键——早睡早起》。

人身是个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是一样的复杂,你如果能够随顺大宇宙的运行规律,那你一定健康长寿,百病不生,你要违背大宇宙的运行规律,那麻烦就来了。

睡补是补肾第一大补药,既不花钱,又快速、高效、安全。

“三阳开泰”养生法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卫是卫兵、保卫之意,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中医认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要想长命百岁,人体必须拥有充足的阳气。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泰”是卦名,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能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一、升阳——运动养生

    三国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讲:“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气血就会流通,百病不生了,这是对“动则升阳”的诠释。

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适当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固肾功、五体投地功、鸟飞式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其他养生保健功法如六字诀、叩齿吞津保健法、易筋经、打坐、蹲墙功、通臂劲、铁板桥、叩齿擦肾腰、鸣天鼓、擦涌泉、穴位按摩、经络操等也相当不错,这些功法对于恢复肾气非常有帮助,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长期坚持,补肾强身很有帮助。

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按照动则升阳、静则生阴的原理,上午和春夏都属于阳长阴消的阶段,阳主动,动则升阳,所以阳虚的人应该在上午锻炼。相反,傍晚和秋冬属阴长阳消的阶段,阴主静,静则生阴,那么阴虚的人,当然应选择傍晚静养,效果会更好。

    每天散步一小时是最好的养生方式。每天走路一小时,因为走路无形中就是在活动肾经和膀胱经,尤其是走太极步,对这两条经络的锻炼效果非常好,相信练过太极拳的网友应该能够掌握要领,实在不行,就迈开腿尽力迈大步(注意不要气喘吁吁)走路,拉开腿后面和后内侧膀胱经和肾经,有道是:“百练不如一走”,很多肾病专家治疗肾病时,就主张病人应当每天走路一小时,活动肾经膀胱经。

    锻炼的时候要严格控制锻炼量和出汗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中医讲:“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汗液就是阳气蒸腾阴液所致,因此出汗过多会损伤阳气。中医又讲:大汗亡阳。出大汗就是一种人体阳气与能量的消耗过程,对身体恢复很不利。偶尔一次大汗损害还小,如果经常出大汗,人很快就会虚掉。有戒友听说跑步好,就天天跑好几公里,运动量很大,结果身体恢复反而不理想。

    不少戒友采用跑步方式锻炼身体,慢跑时要注意对出汗量严格控制,每次身体发热快要出汗时,要降低运动强度,改慢跑为快走,这样就可以把出汗量控制在微汗的程度。冬季锻炼时,应该尽量避免出汗。《黄帝内经》说冬季养生要“无泄皮肤”,意思是说不要使皮肤开泄而出汗。

《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具体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还是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具体安排。

    二、善能升阳——行善养生

    “善”包括语善、视善、行善、心善。

   (1)语善升阳。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和颜爱语、正面的、柔和的话,不说骂人的话或刺激人的话。在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2)视善升阳。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不看暴力色情的内容,多看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情操,远离低级趣味。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就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3)行善升阳。就是多做好事,善事。比如捐款助人、做义工、宣传戒邪淫、放生等等。汶川大地震,无数人伸出了关爱之手,捐出善款,还有的人做义工,亲自到一线去支援灾区,这都是行善的表现。再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其他货物,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做善事时,人的心情是舒畅的。乃至捡起一个烟头扔进垃圾桶,这也是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都是行善。

    (4)善心升阳。伤精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冷漠和阴暗。孝顺的人,慢慢的智慧就会开,身体自动就会恢复正常。真正孝顺父母的人,身体都非常好,眼神都很有定力,元气足,内心也非常清净,厌恶黄色淫秽的东西,这都是阳气足之后自动的表现。肾虚伤精的戒友们要反省是否自己顶撞父母、让父母操心、爱和父母闹别扭、让父母日夜焦虑愁苦。平时多想想父母恩德,把自己变成孝子,相信你的身体迅速就会复原,眼睛变得有神、有定力并不很难。

    “善能生阳”,人要有了善心,阳气就慢慢开始恢复,阴气就慢慢开始消退。善心包括五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内在的良好德性,这叫内五行。内五行是生命的五种药,直接调整身体速度非常快,很多病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五种德性的不圆满所导致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不全,外在表现就是心肝脾肺肾五脏不和,再往外表现就是疾病了。

善能使人阳气足。平时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并做到语善、视善、心善,体内阴气就退了,阳气迅速恢复,身体容易恢复健康。

    三、喜能升阳——心态养生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积极健康、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培养琴棋书画方面的业余爱好,自娱自乐、陶冶性情,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让自己保持一个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可以影响自己的五脏六腑的内五行,对身体的滋养比吃灵丹妙药都管用。

    尽管千百年来,善恶有报一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很多书籍也记载了大量翔实的实例,可以证明善恶有报的真实性,但中间的过程如何运作,却难以使人们接受和理解。毕竟,谁也看不见过程的转化关系,只能单纯的看到报应的结果。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经过研究后科学家最后发现:善行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心态等都会全面提升。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当人心怀善念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科学家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人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的幽默的表情,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这个结论和中医上讲的“喜生阳”是相符合的。

更多不同的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三阳开泰”养生法就是《戒色七部曲》的健身、行善、奋斗(行动),所以说《戒色七部曲》也是《养生七部曲》。

节用保身的原则

一、身体康复的前提——严格戒邪淫

《黄帝内经》中非常注重人体的阳气,认为对人体阳气损耗最大的莫过于房事,纵欲减寿、百病丛生。很多人沉迷手淫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精神萎靡,身体健康状态下滑,这就是伤阳气的表现。

    身体康复的前提就是:严格戒邪淫。戒除手淫、看黄色书刊、网站、图片、视频等黄色内容的所有行为和心理,从根上杜绝元气泄漏的行为。有家室的网友,可以跟配偶商量好,节制每月房事的次数为1–2次,如果能杜绝房事一段时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严格戒邪淫这一前提做不到,身体康复就不要谈了,因为一边在补,一边在泄,这样身体永远都不可能康复。

二、杜绝其他伤身的不良生活习惯

烟瘾、酒瘾、网瘾、玩手机、看电视、熬夜、久坐、久视、常食寒凉的食物、滥用抗生素、吹冷空调等,这些都伤阳气的,是伤害身体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当戒除。

《黄帝内经》上面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是伤肺阳。脾主肌肉,久坐伤肉就伤了脾阳。坐办公室的人做十趾挖地,十个脚趾不断地挖地,坐一个小时你就挖两分钟,那你脾阳就不会虚。久视伤血,肝开窍于目,用眼睛用多了是很耗阳气,看多了其实就是伤血,伤了心肝脾这三脏的阳气。

看电视、上网、看手机、玩电脑非常消耗脑力体力精力,连续上网两个小时比看书四个小时都累。电脑屏幕不断闪灭刷新,很容易对眼睛造成疲劳感,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长期上网的人黑眼圈,眼睛干涩,而且精力不能集中,这都造成了精力的亏乏。少看电视、少上网,工作需要者除外。

  因此建议网友:工作一段时间,关掉电脑,到公园、楼下散散步、练练拳、晒晒太阳,对健康的恢复很有帮助的。

“回归自然”养生法

回归自然就是“自然疗法”。“自然疗法”是应用自然界中与人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山水能量场、磁场,以及树木花草的生物能量场,让人身心恢复健康的疗法。

《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讲“天人合一”,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人道循环顺应了天道循环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

为什么古代很多修道、修仙之人隐居到风光秀美的深山之中修炼?是为了吸取天地之精华、灵气。风光秀美的名山大川的能量场、磁场以及树木花草的生物能量场具有调理身心、健康长寿的能量,这个能量场、磁场也就是古人所说天地之精华、灵气。有一个修道家的人说,一个人在风景幽美的山林之中住上一个月,会自然而然地把那个地方的天地灵气吸收到自己身体上来。

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人整天生活、学习、工作在钢筋水泥之中,或是宅在家里不出门,熬夜久坐沉迷于网络、电视、手机等电磁辐射里,与大自然接触极少,这种生活方法对于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建议大家经常去公园、郊外散步、爬山、临水。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很多人在大自然中走一圈,烦恼没有了,心情舒畅了,有一种超脱的感觉。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养心,大自然对于调心、调身很有帮助。

    生活在大城市里附近没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怎么办?“自然疗法”的本质是户外活动,只要不经常宅在家里,每天坚持到室外多散散步也是很好的。外出散步会比坐在家中多获得2~3倍的新鲜氧气,对调节心情以及呼吸循环、血液循环很有好处。

大自然具有痊愈身心的力量,对身心健康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经常到室外或大自然中适当活动,从中汲取痊愈的能量,你的身心会随之恢复健康。

小   结

身体康复(补肾)的“七大康复原则”:早睡早起(睡补)、适量运动(动升阳)、合理饮食(食补)、行善养生(善升阳)、心态养生(喜升阳)、节用保身、回归自然(室外活动)。中药调理为辅助手段故不列入。 

“七大康复原则”是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系统的调理,本质就是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肾虚的人在每天认真落实《戒色七部曲》日课的基础上,注意饮食、心态、节用,就能落实好这“七大康复原则”,身体就能得到很好的康复。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请自行鉴别吸收。

进行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5条)

  • 进
    2020-12-20 10:14

    讲的很好,没得喷

    • 闵柔
      闵柔 2021-03-18 18:57

      @进对,说的好

  • 李达
    李达 2018-12-25 21:04

    我身体最近出状况了,身体的各种各样的疾病都出来了,遭到报应了,我需要坚持戒色养身,恢复精气成大业

  • 苏
    2018-12-04 19:49

    打卡第三天 受教改造中

  • 觉知
    觉知 2018-10-22 21:53

    感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